理性看待“區塊鏈”,謹防非法集資
近期,一些不法分子打著“金融創新”、“區塊鏈”的旗號,通過發行所謂“虛擬貨幣”、“虛擬資產”、“數字資產”等方式吸收資金,侵害公眾合法權益。此類活動并非真正基于區塊鏈技術,而是炒作區塊鏈概念行非法集資、傳銷、詐騙之實,主要有以下特征:
主要特征
1.網絡化、跨境化明顯。依托網絡、社交平臺進行交易,利用第三方支付平臺收支資金,風險波及范圍廣,傳播速度快。一些不法分子宣稱獲得了境外優質區塊鏈項目投資活動,可以代為投資,往往被害人被一夜卷錢,血本無歸。
2.欺騙性、誘惑性、隱蔽性較強。利用區塊鏈等熱點概念進行炒作,打著響應國家產業政策、開展創業創新等幌子,編造各種虛假項目,甚至免費組織被害人考察,放長線釣大魚,騙取公眾信任;以MFC、IFO等名目發行各類代幣,以“幣值只漲不跌,周期短、風險低、幾周內利潤翻番”等為宣傳口號,蠱惑公眾投資。
3.存在多種違法風險。不法分子通過網絡各大社交平臺公開宣傳、舉辦線下活動,以募集初始合伙人、原始股(靜態收益)和繼續發展、推薦他人獲得高額報酬(動態收益)為誘餌,吸收公眾投入資金,不斷發展會員,具有非法集資、詐騙、傳銷等違法行為特征。
案例導入
案例1:論及2019年火爆的區塊鏈騙局,便不得不提“趣步”,它可謂是挖礦類傳銷幣項目的模板,以零投資為噱頭,宣稱走路就能賺錢,2019年初會員就已有2000多萬人。在它之后,宣稱走路、跑步、閱讀、睡覺賺錢的項目不在少數。但實質上仍舊是套用“數字貨幣”概念的傳銷幣項目。走路、跑步、閱讀、睡覺等于他人而言無價值的行為,自然不能“無中生有”的產生數字價值。2019年8月時,趣步公司的“營業執照”已經被吊銷,經營狀態成撤銷狀態;10月時,長沙市工商局經開區對其進行了立案調查。
案例2: 王女士在網上經陌生人邀請進入一個網絡直播間免費跟著所謂的“專業”老師學習炒股技巧。直播間“老師”推薦她投資區塊鏈3.0虛擬數字貨幣市場,并保證能翻本賺錢。王女士根據他的推薦在這個平臺開戶并進行一對一的交易。第一次投入了3萬元,隨后,平臺操作員便指導王女士如何操作,王女士跟著對方的指令,操作了8次,以為賺了40萬。在直播間“老師”的鼓吹下,王女士陸續在該平臺充值近14萬元,但不久后發現該平臺網址打不開,直播間也被關停,她這才發現自己被騙了。
怎么保護自身財產安全呢?
1、理智看待區塊鏈,切勿盲目相信天花亂墜的承諾。從目前技術發展來看,數字貨幣尚難以全面發揮真正貨幣的功能。上述以“區塊鏈”“虛擬貨幣”為噱頭的“金融創新”,實際上只是“借新還舊”的龐氏騙局,其資金運轉難以長期維系。廣大消費者要擦亮雙眼,識破這些“金融創新”背后的陷阱,切勿盲目輕信天花亂墜的承諾,最終讓自身財產受到損失。
2、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。投資常伴風險,想要高收益必然要承受高風險。廣大消費者要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,不能相信“一夜暴富”的“神話”,要注意學習金融和投資相關知識,客觀評價自身風險承受度,選擇正規投資渠道,實現自己財富保值增值的目標。
3、不跟從、不盲從,切勿掉入“名人站臺的就是好項目”的陷阱。找名人站臺成為許多“騙子區塊鏈”的慣用做法,因為本身沒有多少實力,所以只能靠名人來“撐場面”,或是用硅谷從業**年的投資人、華爾街**年的合伙人的項目來打造“全明星”團隊,讓投資者忽略項目本身的資質及風險。因此,投資人還是要冷靜對待,名人顯然不能和好項目畫“等號”。